五莲县律师

五莲县律师——“帝国、国际法与全球秩序”系列讲座第18讲——“人道美国如何放弃和平并重塑战争”讲座成功举办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刑事法规

五莲县律师——“帝国、国际法与全球秩序”系列讲座第18讲——“人道美国如何放弃和平并重塑战争”讲座成功举办

* 来源 : * 作者 :
“帝国、国际法与全球秩序”系列讲座第18讲——“人道美国如何放弃和平并重塑战争”讲座成功举办 -11-01 来源作者 杨逸飞 年10月26日晚,北京大学“帝国、国际法与全球秩序”系列讲座第18讲——“人道美国如何放弃和平并重塑战争”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历史学教授塞缪尔·莫恩(Samuel Moyn)主讲,由法学院陈一峰副教授主持,并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章永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和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孔元担任评议人。 ? ? ? 塞缪尔·莫恩是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历史学教授。2000年,他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欧洲现代史博士学位(Ph.D.),并于2001年在哈佛大学获得法律科学博士学位(J.D.)。于耶鲁大学任职之前,他于哈佛大学任法学教授和历史学教授。在更早之前的13年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欧洲法制史教授。他在法学领域的研究兴趣包括从历史和当今的角度来研究国际法、人权、战争法和法律思想。在思想史方面,他涉猎各种不同的主题,尤其是20世纪欧洲的道德和政治理论。 在讲座开始前,陈一峰副教授向听众们介绍了莫恩教授的国际法研究领域,强调了莫恩教授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及丰富性,其作品在国际法学界有着持久的影响力。 莫恩教授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故事引出讲座。奥巴马一定意义上重塑了美国先前已经发动的反恐战争。作为超级大国的领导人,敌人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奥巴马认为,战争的持久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但他也保证,美国的战争将是人道的。 莫恩教授指出,现代战争法中最早体现出“人道”这一理念的文件是于1864年签订的《日内瓦公约》。与此同一时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借其作品《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公爵之口,对战争法中的人道提出了自己的批判。他认为,人道的战争方式可能延长战争的,反而残酷的战争持续可能更短。残酷战争中的暴力可能会少于比人道战争中的暴力。托尔斯泰的观点实际上使我们注意到,即便是人道的战争方式中可能也存在着潜在的不利影响。莫恩教授接着引用了托尔斯泰的其他观点来说明这一问题。托尔斯泰认为奴隶制的人性化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误,因为这延长了奴隶制的存续,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托尔斯泰认为,暴力的人性化实际上可能导致其永久化。莫恩教授指出,人们最初对于《日内瓦公约》的设想是希望借助人道最终废除战争,但其结果可能反而是巩固了战争。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战争法中出现了人道主义改革的趋向,如战争法中加入了区分原则,即战争中必须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但这样的一种人道主义趋势其最终目的不在于限制战争,而是划定敌对行为的界限。在美国近年来的反恐战争中,无人机等作战工具确实使得战争更加“人道”,但同时也将美国拖入了无尽的战争泥潭。莫恩教授最后再次重申,其并非认为战争中的人道是有害的,但在战争的地位可能因此而巩固,有必要对战争中的人道保持警惕。 章永乐教授认为,莫恩教授在本场讲座中所阐发的“战争人道化”与战争的延长与持续之间的因果关系很有启发。他从两个方面提出问题,第一,是否仍然以“armed conflict”为基点来界定“战争”传统的军事战场的残酷性看似下降了,但战争实际上开辟了新的战线,如经济制裁、贸易战、网络战等等,尤其是经济制裁,原来是作为一种防止更大武装冲突的威慑措施而出现,但到现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战争的一部分;如果扩展“战争”的定义,那么莫恩教授所论述的因果关系就会出现新的变化。其次,莫恩教授将如何比较自己的工作与卡尔·施米特的战争法论述工作,因为施米特同样探讨了二十世纪战争法变革的一系列“意外后果”以终结战争为目的,但最终是将19世纪式的“有限战争”变成了“无限战争”。 莫恩教授回应道,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也开始运用其他的工具以维持其统治,但军事作战仍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经济制裁等方式是否有可能使得托尔斯泰所担心的情况发生,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就第二个观点而言,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在全球范围内国家间的战争数量已经少于以往,但章永乐教授所提到的情况也是现实存在的。即便如此,中立法的存在依旧有其缓和局势的价值。 节大磊教授认为莫恩教授关于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可能延长战争的逻辑,也适用于冷战期间有关核战略的争论,即更为“人道”的战术核武器反而可能降低核战争的门槛。然后,节大磊教授提出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莫恩书中的案例是否过于集中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二是如何看待美国的国家安全机构在延续反恐战争中的作用;三是如果我们接受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永远存在战争的可能性,那么是否人类的努力的确应该放在降低战争的残酷性,而不是试图消除战争。 莫恩教授回应到,反恐战争所针对的是一种现象,而没有特定的敌人,因此从定义上来看,其几乎没有地理或的限制,的确容易成为“无法终结”的战争,但是书中的逻辑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战争。其次,虽然美国的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总统都是凭借着某种程度的反战的竞选纲领成功当选,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尝试结束反恐战争,他们只是减少美国地面部队的参与,并且在战争中加入了更多军事科技力量,以实现“定点清除”的目的。最后,战争也不会以全有或全无的形式存在,我们即使无法完全消除战争,至少应该致力于消除一期中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把努力仅仅放在使得战争更加“人道”上。 孔元研究员首先就莫恩教授的讲座及其作品所带来的启发性向Moyn教授表示了感谢,他指出,莫恩教授的著作,表面上是在写战争法的思想史,但实质上是在诠释美国作为“自由帝国”的法律和道德建构。孔元研究员认同莫恩教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路径,指出历史写作必须回应当代的政治问题。孔元研究员主要提出三方面问题,一是认为莫恩教授没有对美国发动“永久战争”的动因给出解释,二是莫恩教授没有为如何终结这场“永久战争”给出答案,在书中某些段落,他似乎主张应该通过“非暴力”方式反对美国的暴力,三是莫恩教授如何认识正在崛起的“克制”学派。 莫恩教授回应到,人道并不是战争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战争实际上贯彻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其亦体现了从残酷到人道的进化过程。Moyn教授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是应当减少让世界变得更糟的战争,而非完全杜绝战争,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对于“克制”学派,莫恩教授指出,他一直都在团结同道中人,推动遏制美国的战争趋势。 讲座的最后,莫恩教授与听众就“战争与法律”、“战争与科技发展”、“动物屠宰中的人道与战争的对比”、“国际人道法在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家法治战略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进北京大学对国际人道法的深入研究,从批判的视角反思武装冲突的人道化运动。讲座活动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与,反响热烈,取得了圆满成功。